唐朝所有的皇帝
唐朝所有的皇帝,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历史了,而且在历史书上就已经认识了很多的皇帝,唐朝这个朝代是有很多皇帝的,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唐朝所有的皇帝的相关资料,一起来看看吧。
包括唐穆宗在内直至唐朝灭亡的9任皇帝中,有7任皇帝是宦官拥立的,只有唐穆宗之子唐敬宗李湛和唐朝末帝哀皇帝李柷不是由宦官拥立。
唐穆宗李恒是唐宪宗李纯第三子。元和七年(812),立为太子。虽然被立为太子,但是李恒的太子之位并不稳固,他的二哥李恽在宦官吐突承璀支持下一直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。元和十五年(820年),唐宪宗暴崩。宦官梁守谦、王守澄等人抢在李恽之前,拥立太子李恒登基,是为穆宗。李恒登基后,喜欢宴游,怠于国事,亲信奸佞,疏远忠臣。河朔复失,藩镇割据加剧。长庆元年(821),与吐蕃议和,立《长庆会盟碑》。二年十一月,与宦官击鞠禁中,惊恐致病。由此宦官王守澄与宰相李逢吉勾结,权倾朝野。四年(824)正月,因服金丹致死。
穆宗死后,太子李湛即位,是为敬宗。李湛并不是由宦官拥立,但却是被宦官杀害的。李湛即位后,日事游宴、击鞠、奏乐,赏赐宦官、乐人,亲昵群小,大臣罕得进见,致使朝政混乱。宝历二年(826)十二月,夜猎还宫,酒酣入室,被宦官刘克明和击球军将苏佐明等杀死。
宝历二年(826)十二月,敬宗遇害,王守澄、梁守谦率禁军迎穆宗第二字、敬宗弟李昂即位,是为文宗。李昂喜读《贞观政要》 ,有意太宗政道,但无太宗之才。朝中牛李党争,更迭弄权,无制御之术,慨叹“去河北贼非难,去此朋党实难”。与李训等谋杀宦官陈弘志、王守澄。谋泄,宦官仇士良杀宰王涯等,族诛李训、郑注等十余家,事在太和九年(835),史称“甘露之变”。开成五年(840)正月卒。
文宗死后,宦官仇士良、鱼弘志矫诏废太子李成美,迎穆宗第五子李炎即帝位,是为武宗。李炎即位后,即召淮南节度使李德裕入朝为宰相,内政外事俱有改善。武宗迷信方术神仙,服食金丹,性加躁急,喜怒失常。会昌六年(846)三月,因服方士金丹致死。
会昌六年(846)三月,武宗卒,宦官马元贽等迎立宪宗第十三子、武宗叔李忱为帝,是为宣宗。宣宗即位后,改武宗之政,罢李德裕党,重用牛僧孺党。恢复并增建佛寺,诛杀道士赵归真等人。任用裴休,改善漕运。悉复陇右故地。大中八年(854),与宰臣令狐绹谋去宦官,事泄,南衙北司关系更加紧张,地方兵变不断发生。晚年好方士神仙之术,祈求长寿。十三年(859)八月,因服药致死。
唐宣宗驾崩后,宣宗长子李在宦官王宗实拥立下监国,随后即位,是为懿宗。懿宗游宴无度,怠于政事。听任宦官擅权,所用宰相韦保衡等亦非人才。骄奢淫逸,朝政混乱。咸通十四年三月,遣使诣法门寺迎佛骨,群臣谏者甚众,不听,并说:“朕生得见之,死亦无恨!”当年七月卒。
咸通十四年(873)七月,懿宗死,懿宗第五子李儇为宦官刘行深等拥立即位,是为僖宗。即位初,僖宗年幼,政事全由宦官田令孜处置,呼为阿父。而他则专务游戏,好蹴鞠、斗鸡,尤善击球。时南诏及岭南战事加剧,水、旱、蝗灾频繁,赋役苛重,民不聊生。乾符元年(874)、二年,王仙芝、黄巢相继起义。广明元年(880)底,黄巢攻占洛阳、长安,僖宗仓皇逃奔蜀中。中和五年(885),才回到京城,不久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等就兵逼京畿,遂再次逃出。此时,藩镇间的战争愈演愈烈,江淮赋税不入京师,国力空虚。文德元年(888)三月卒。
僖宗卒后,宦官杨复恭等人拥立懿宗第七子、僖宗同母弟李晔为帝,是为昭宗。昭宗攻书好文,尤重儒术,尊礼大臣,意在恢张旧业。但是时逢宦官专权,朋党倾轧,藩镇跋扈,无力扭转局势。宰相崔胤谋借藩镇兵诛宦官,密召汴州朱温入援。他被神策军中尉(宦官)韩全晦劫持至凤翔,依附节度使李茂贞。朱温趁机兴兵,围凤翔三年。后兵罢还长安,制赐朱温“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”名。朱温尽诛宦官,神策军不复存在,凡事皆受朱温挟制。及朱温杀崔胤,被胁迫迁都洛阳。天祜元年(904)八月,在椒殿被杀。
昭宗是唐朝最后一位被宦官拥立的皇帝,在他之后的皇帝是他的第九个儿子李柷则是被朱温拥立的傀儡皇帝,也是唐朝最后一位皇帝哀皇帝。
唐朝一共21个皇帝,分别是唐高祖李渊、唐太宗李世民 、唐高宗李治 、唐中宗李显、唐睿宗李旦、唐玄宗李隆基、唐肃宗李亨、唐代宗李豫 、唐德宗李适、唐顺宗李诵、唐宪宗李纯。
唐穆宗李恒 、唐敬宗李湛、唐文宗李昂、唐武宗李炎、唐宣宗李忱、 唐懿宗李漼、唐僖宗李儇、唐昭宗李晔、唐哀帝李柷。
1、唐高祖李渊
唐高祖李渊(565年-635年6月25日),字叔德,出生于长安,是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。公元618年5月,李渊称帝,改国号唐,定都长安,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。
635年6月25日,李渊驾崩。李渊死后谥号太武皇帝,庙号高祖,葬在献陵。唐高宗上元元年(674年)八月,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。天宝十三载二月,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。
2、唐太宗李世民
唐太宗李世民(599年-649年),在位23年,年号贞观。名字取意“济世安民”,陇西成纪人。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,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。
生于开皇十八年(599年),早年随父亲李渊进军长安于618年建立唐朝,他率部征战天下,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,被封为秦王、天策上将。
626年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后,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,他虚心纳谏,厉行俭约,轻徭薄赋,使百姓休养生息,各民族融洽相处,国泰民安。
对外开疆拓土,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,重创高句丽,设立安西四镇,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,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,为后世明君之典范,庙号太宗,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,葬于昭陵。
3 、唐高宗李治
唐高宗李治(628-683年),字为善,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,其母为长孙皇后,为嫡三子。贞观五年(631年)封为晋王,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,他才于贞观十七年(643年)被册立为皇太子。
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即位于长安太极殿,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。唐代的版图,以高宗时为最大,东起朝鲜半岛,西临咸海(一说里海),北包贝加尔湖,南至越南横山,维持了32年。
李治在位三十四年,于弘道元年(683年)驾崩,年五十五,葬于乾陵,庙号高宗,谥号天皇大帝。
4、唐中宗李显
唐中宗李显(656年-710年),汉族,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(初谥孝和皇帝),原名李哲,唐高宗李治第七子,武则天第三子(684年1月23日—684年2月27日、705年—710年在位)。
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,共在位五年半,公元710年被韦后毒杀,终年55岁,葬于定陵(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)。
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,共在位五年,神龙三年八月三日加尊号为应天神龙皇帝,景龙四年六月二日壬午日半(710年7月3日)被毒死于神龙殿,终年55岁,庙号中宗,谥号孝和大圣大昭孝皇帝,景云元年十一月己酉葬中宗于定陵(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龙泉山)。
5、唐睿宗李旦
唐睿宗李旦简介(662年6月22日—716年7月13日),唐睿宗,名旦,又名旭轮,汉族,唐高宗第八子,武则天幼子,唐中宗为其兄长。
他一生两度登基,两让天下,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(684年至690年)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(710年至712年),共在位8年。
公元712年禅位于子李隆基(唐玄宗),称太上皇,居五年,崩,享年五十五,葬于桥陵。谥号玄真大圣大兴皇帝。
唐高祖李渊566年1月13日至635年,祖籍陇西成纪(今甘肃秦安)字叔德,唐朝的开国皇帝,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。李渊出生于北朝的关陇贵族,七岁袭封唐国公。天下大乱时,李渊从太原起兵,攻占长安。公元618年5月,李渊称帝,国号唐,定都长安,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。玄武门之变后,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。贞观九年,李渊病逝。谥号太武皇帝,庙号高祖,葬在献陵。唐高宗上元元年(674年)八月,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。唐玄宗天宝十三载二月,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。
唐太宗李世民,唐朝的第二个皇帝,唐高祖的次子。唐太宗于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(599年)出生于武功别馆,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。公元614年娶妻长孙氏,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一日立为皇后,即长孙皇后。公元649年,太宗驾崩于翠微宫含风殿,享年52岁。太宗皇帝成为当时天下共主,唐代西北各族君长对唐太宗尊称为天可汉。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长称可汗﹐为对太宗表示拥戴,故尊之为"天可汗"。唐王朝给西北各族君长的玺书对太宗亦沿用此称。除唐太宗外,唐高宗、武则天、唐中宗、唐睿宗、唐玄宗、唐肃宗、唐代宗也曾被称为天可汗。
唐高宗李治(628年7月21日-683年12月27日) ,字为善,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(649—683年在位),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,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,是嫡三子。贞观五年(631年)封为晋王,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干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,他才于贞观十七年(643年)被册立为皇太子。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即位于长安太极殿,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`永徽之治。唐代的版图,以高宗时为最大,东起朝鲜半岛,西临咸海(一说里海),北包贝加尔湖,南至越南横山,维持了32年。李治在位34年,于弘道元年(683年)驾崩,年五十五岁,葬于干陵,庙号高宗,谥号天皇大帝。
唐睿宗李旦(662年6月22日 —716年7月13日),初名李旭轮,唐高宗李治第八子,武则天幼子,唐中宗李显同母弟。初封殷王,领冀州大都督。他一生两度登基,二让天下,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(684年―690年)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(710年―712年),共在位8年。公元690年让位于母后武则天,被封为皇嗣。公元710年再度即位。公元712年禅位于子李隆基(唐玄宗),称太上皇,居五年去世,享年五十五岁,庙号唐睿宗,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,葬于桥陵。
唐中宗李显(656年—710年),原名李哲,唐朝第四位皇帝,唐高宗李治第七子,武则天第三子。683年至684年、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。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,李显被立为皇太子。弘道元年(683年)即皇帝位,武后临朝称制。光宅元年(684年),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、房州等地。圣历二年(699年)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。神龙元年(705年)复位。李显在位期间,恢复唐朝旧制,免除租赋,设十道巡察使,置修文馆学士,发展与吐蕃的经济、文化交往,实行和亲政策,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,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。唐中宗李显前后两次当政,共在位五年半,景龙四年(710年)去世,终年55岁,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(初谥孝和皇帝),葬于定陵。
李重茂(695年-714年),即唐殇帝,又称“唐少帝”,唐中宗李显第四子,生母不详。圣历三年(700),封北海王,后进封温王。景龙四年(710)中宗被毒死后,为韦后所立,而形同傀儡,实权均属韦后。 李隆基(玄宗)杀韦后,他被废。景云二年(711)改封襄王。开元二年(714)转为房州刺史。同年七月去世。时年二十岁。谥号殇皇帝。广德元年(763年),广武王李承宏在吐蕃帮助下于长安称帝后,上李重茂庙号曰恭宗。
唐玄宗李隆基(685年9月8日-762年5月3日),712年至756年在位。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,唐睿宗李旦第三子,母窦德妃。庙号“玄宗”,又因其谥号为“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”,故亦称为唐明皇。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“玄烨”,多称其为唐明皇,另有尊号“开元圣文神武皇帝”。垂拱元年(685年)秋八月戊寅,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,性英明果断,多才多艺,知晓音律,擅长书法,仪表雄伟俊丽。永昌年间(689年)过继给李旦的长兄孝敬皇帝李弘为嗣,初封临淄王,后改封楚王兼任潞州别驾。
唐隆元年(710年)六月庚子日申时,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“唐隆政变”诛杀韦后。先天元年(712年)李旦禅位于李隆基,后赐死太平公主,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,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。前期注意拨乱反正,任用姚崇、宋璟等贤相,励精图治,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,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,怠慢朝政,宠信奸臣李林甫、杨国忠等,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,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,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。天宝十五年(756年)太子李亨即位,尊其为太上皇。宝应元年(762年)病逝,终年78岁,葬于泰陵。
唐肃宗李亨(711年—762年),男,本名李玙,唐玄宗李隆基之子,唐朝皇帝,756年—762年在位。天宝十四年(755年)爆发安史之乱。次年,唐玄宗逃往四川,李亨即位于灵武。肃宗在位7年,在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,终年51岁。肃宗在位期间,无法对后宫、宦官势力的膨胀进行限制,反倒给安史之乱后的重建留下了难消的隐患,这是肃宗个人的不幸,也是大唐帝国的悲哀。肃宗死后,宦官李辅国、程元振杀张后等,拥立太子李豫(唐代宗),把肃宗葬于建陵(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18里的武将山)
唐代宗李豫(公元726年1月17日-公元779年6月10日),初名李俶,唐肃宗长子,唐朝第八位皇帝(不计武则天和殇帝),公元762年-公元779年在位。 初名俶,原封广平王,后改封楚王。公元756年(天宝十五年),安禄山叛军攻占潼关,玄宗逃至马嵬驿,当地民众揽留肃宗,于是护送肃宗北上灵武即帝位。安史之乱中,以兵马元帅名义收复洛阳、长安两京。公元758年(干元元年)三月改封成王,四月被立为皇太子。公元762年(宝应元年),宦官李辅国杀张皇后,肃宗受惊吓而死,李俶于肃宗灵柩前依其遗诏即位,改名豫。公元763年平定安史之乱。公元779年去世,庙号代宗,谥号睿文孝武皇帝,葬于元陵(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三十里的檀山)。
文档为doc格式